豆粕期货价格波动剧烈,昨日大涨1.91%,收于2939元/吨,逼近2950元/吨。市场人士认为,此次上涨主要源于市场预期三月份大豆储备量低于预期,进口大豆供应难以缓解。
与国际市场相比,国内豆粕期货价格走势强劲。究其原因,国际大豆供需宽松,而国内进口大豆短期内供应偏紧,现货价格坚挺,支撑近月期货价格。具体来看,阿根廷大豆产区天气好转,产量预期上调;巴西大豆丰收在望,预计产量超1.7亿吨;美国大豆出口受关税影响承压,大豆及豆油价格预期下跌。
国内豆粕期货走势的核心在于国内现货市场的供需博弈。一月中旬至二月下旬,由于进口大豆阶段性供需错配,现货价格推动期货价格大幅上涨。但上周五以来,多重因素导致期现货价格回落:首先,国家大豆储备拍卖增加了市场对三月额外供应的预期;其次,下游企业提前备货,市场需求减少;再次,豆粕高价导致替代品使用增加;最后,巴西大豆到港时间提前。
然而,豆粕近期强势反弹,主要是因为国内供应短缺。由于去年三四季度进口大豆到港量大,以及今年一季度为豆粕需求淡季,加上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一季度进口大豆采购减少,尤其是1、2月份进口量远低于去年同期,导致2、3月份到港大豆预期减少。油厂大豆和豆粕库存持续下降,4月份大豆大量到港前需要停机检修,加剧了市场对4月份之前豆粕供应偏紧的预期,推动现货价格飙升,山东豆粕价格一个月内涨幅达33%。市场传言国家将抛储200万吨大豆,缓解油厂缺豆停机问题,但传言反复加剧市场波动。
后市展望:陶朝辉认为,进口供应偏紧预期和下游低库存支撑现货价格,进而支撑5月份期货价格。陈强表示,市场预期多空交织:美国大豆播种面积下调利多美豆;巴西大豆出口增加利空美豆和国内豆粕;三月油厂停机高峰利多豆粕;四月进口大豆到港利空豆粕。综合来看,近一个月国内豆粕期现货价格可能冲高回落。此外,中美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带来利多影响。吴晓杰认为,三月是国内豆粕供应最紧张的时期,各地油厂陆续停机,月度压榨量预估不足600万吨,现货价格易涨难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