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派客九周年庆:一场精心包装的央企“自嗨”?
2025年4月18日,中国石化旗下易派客平台喜迎商业运营九周年。官方通稿里,溢美之词如同不要钱的颜料,涂满了每一个角落。什么“让采购更专业”、“助力数智化转型升级”,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呢?不禁让人怀疑,这究竟是一场脚踏实地的产业升级,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央企“自嗨”?平台交易规模达到2254亿元,注册企业17.7万家,品牌价值破百亿…一连串光鲜亮丽的数据背后,藏着多少水分?又到底有多少是真正惠及中小企业的阳光雨露?在我看来,这些数字更像是为了向上级交差,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工具。易派客,你真的对得起“让采购更专业”的初心吗?
石化巨头的数字化转型:左手倒右手?
易派客号称是中国石化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这话说得漂亮,但仔细琢磨,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数字化转型,应该是面向市场、拥抱竞争、提升效率。可易派客呢?更像是中国石化内部资源整合的一个工具,一个变相的“左手倒右手”的游戏。
看似服务主业,实则内部循环?
通稿里大肆宣扬易派客对中国石化主业的服务能力,什么助力自有高端产品海外业务成单,什么推进“易派客、易捷、石化e贸”资源共享。说白了,就是把中国石化内部的资源,通过易派客这个平台,再倒腾一遍。这种内部循环,看似提高了效率,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提升中国石化的市场竞争力。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是靠产品说话,靠技术领先,而不是靠内部资源的“乾坤大挪移”。
品牌国际竞争力提升?恐怕只是自说自话
易派客助力中国石化自有产品海外业务成单金额超3900万元,这数字听起来还不错。但仔细想想,3900万元对于中国石化这样的巨头来说,算得了什么?恐怕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更何况,这3900万元的成单,有多少是真正靠易派客平台自身的优势获得的?又有多少是靠中国石化原有的海外渠道和资源?如果没有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第三方数据支撑,就断言“显著提升中国石化品牌国际竞争力”,恐怕只是自说自话,徒增笑耳。
赋能企业?更像是一场“圈地运动”
易派客声称持续推进与多家央企和平台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广中国石化的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经验,并推出“采购商城+供应资源+管理工具”一站式解决方案,为超过1800家企业提供免费SaaS化采购商城服务。这听起来很美好,但免费的东西往往是最贵的。
免费SaaS:糖衣炮弹下的数据掠夺?
易派客提供的免费SaaS化采购商城服务,真的像他们宣传的那样“助力客户数字化供应链转型升级”吗?恐怕没那么简单。要知道,数据就是当今时代的石油。免费提供SaaS服务,意味着易派客可以获取这些企业大量的采购数据、供应链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易派客来说,价值连城。它可以用来分析市场趋势、优化供应链、甚至制定竞争策略。而对于那些使用免费SaaS服务的企业来说,他们的数据安全是否能够得到保障?他们是否会被易派客利用这些数据进行不公平竞争?这些都值得深思。所谓的“赋能企业”,很可能只是一场“圈地运动”,一场以免费为诱饵的数据掠夺。
集采降本:压榨供应商的另一种方式?
易派客还推出了“一起采”行动,通过公开比选签约集采供应商,上线集采商品。集采,顾名思义,就是集中采购。集中采购的优势在于可以获得更大的议价权,从而降低采购成本。但问题是,这种“集采降本”,真的能够惠及所有参与者吗?恐怕未必。大型企业往往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他们可以通过集采压低供应商的价格,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而那些中小供应商,为了能够进入集采名单,不得不接受更低的价格,甚至亏本经营。所谓的“集采降本”,很可能只是大型企业压榨供应商的另一种方式,是强者对弱者的剥削。
标准引领与绿色循环:作秀还是真环保?
易派客依托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联合多家机构和央企,发起工业品电子商务标准体系(IES)共建倡议,制定工业品质量分级标准和电商业务标准。同时,积极响应“双碳”目标,创新闲废物资循环模式。但这些举措,究竟是真心实意地推动行业进步,还是为了给自己贴金,做一场漂亮的“环保秀”?
工业品电商标准:谁说了算?
易派客参与制定了大量的工业品质量分级标准和电商业务标准。标准,意味着话语权。谁制定标准,谁就掌握了行业的话语权。易派客作为中国石化旗下的平台,拥有强大的资源和背景。由它主导制定的标准,是否能够真正代表整个行业的利益?是否会偏向于中国石化自身的利益?这些都很难说。如果标准制定缺乏透明性和公正性,那么所谓的“标准引领”,很可能只是行业垄断的另一种形式。
大数据信用评价:又一个数据垄断的借口?
易派客构建了大数据信用评价模型,覆盖企业资信、法人信用等多维度,推动行业数据互认互通。信用评价,本应是好事,可以规范市场行为,提高交易效率。但问题是,谁来保证这些数据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谁来监管这些数据的使用?如果易派客利用这些数据,对不同的企业进行差别对待,甚至进行不正当竞争,那么所谓的“大数据信用评价”,就会成为它进行数据垄断的借口。
闲废物资循环:资源再利用的遮羞布?
易派客积极响应“双碳”目标,创新闲废物资循环模式,通过“易竞拍”处置物资,为企业创效。闲废物资循环利用,确实是值得提倡的环保行为。但问题是,易派客的这种循环利用模式,真的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保护环境吗?还是仅仅停留在表面功夫,只是为了应付政策要求,做给上面看的?要知道,废旧物资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如果处理不当,反而会造成二次污染。易派客的“闲废物资循环”,是否能够真正做到绿色环保,而不是用资源再利用的口号,掩盖其背后的环境问题?
全球布局与会展矩阵:虚张声势的国际化?
易派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上线多语种版本,业务范围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成功举办工业品展及石油石化装备展。这些举措,看起来雄心勃勃,但仔细分析,却总感觉有些虚张声势。
一带一路:蹭热度还是真出海?
“一带一路”是国家战略,谁都想蹭点热度。易派客上线多语种版本,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当然是好事。但问题是,这些多语种版本真的能够满足海外用户的需求吗?易派客在海外市场真的有足够的竞争力吗?如果没有深入的市场调研,没有本地化的运营团队,没有优质的海外合作伙伴,那么所谓的“一带一路”,很可能只是表面功夫,是挂羊头卖狗肉。
工业品展:自卖自夸的舞台?
易派客成功举办工业品展及石油石化装备展,吸引了大量企业参展和观众参观。展会,是企业展示自身实力、拓展市场的重要平台。但问题是,易派客举办的这些展会,真的能够为参展企业带来实际的效益吗?还是仅仅是易派客自卖自夸的舞台?要知道,展会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吸引到真正的买家,能否促成实际的交易。如果展会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内容,那么再热闹的场面,也只是虚假的繁荣。
九周年新起点:换汤不换药?
易派客站在九周年新起点,声称将聚焦中国石化主责主业,持续开拓创新,扎实做好服务,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整合行业优质资源,打造定制化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工业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这些话,听起来都很动听,但究竟能否真正落到实处,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在我看来,如果易派客不能摆脱其内部循环的本质,不能真正做到公开透明,不能真正为中小企业赋能,那么即使再过九年,也依然是换汤不换药,难有大的作为。 所谓的“新起点”,恐怕也只是新瓶装旧酒,继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