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繁华背后的隐忧——“航空物流混改第一股”的2024年考卷
东航物流,顶着“航空物流混改第一股”的光环,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让人五味杂陈的成绩单。表面风光,营收创下十年新高,仿佛一片欣欣向荣。但细究之下,却是增收不增利,成本如脱缰野马般攀升,利润空间被无情挤压。这不禁让人质疑,这真的是一次成功的混改吗?
数据背离:营收狂欢与股价失落
4月16日晚间,东航物流(601156.SH)发布的2024年度报告,赫然写着营收240.56亿元,同比增长16.66%,超越了2021年-2022年行业景气高点。十年峰值,多么耀眼!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公开数据
数据来源:东航物流2024年年报
然而,资本市场是冷静且残酷的。4月17日开盘,东航物流的股价并未像打了鸡血一样一飞冲天,反而死气沉沉。截至发稿前,股价12.44元,跌幅1.97%。如果把时间拉长,你会发现更令人沮丧的事实:相比IPO,股价已经跌去了21.05%,年初至今也跌了26.26%。这种营收和股价的背离,难道不值得管理层深思吗?市场用脚投票,显然对这份“亮眼”的财报并不买账。
利润迷雾:成本高企吞噬增长红利
营收、净利增速不同步,这背后是东航物流成本端的失控。2024年,东航营业成本高达193.82亿元,同比增长近20%,远高于营收增速。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80.57%!这意味着每赚100块钱,就要花掉80多块的成本,这赚钱效率也太低了吧!要知道,2021至2023年,这个比例分别为72.21%、72.28%和78.46%,逐年上升的趋势让人担忧。如果无法有效控制成本,再高的营收也只是空中楼阁。
数据来源:东航物流2024年年报
从成本项目来看,运输服务价款、航空运费成本和贸易成本涨幅居前,同比涨幅分别为46.71%、19.11%和89.47%。官方解释是,客机腹舱运力投入增加、外采运力增加、产地直达业务规模扩大。业务扩张导致成本上升,这似乎是合理的解释。但是,投入产出比呢?业务扩张真的带来了相应的经营指标提升吗?
2024年东航物流主营业务毛利率不升反降,为19.40%,同比下降2.11个百分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同比减少29.10%,降本增效措施效果甚微,整体成本控制依然面临巨大压力。这难道不值得反思,盲目扩张是否值得?
同业对比:南航物流的盈利启示
与同行的南航物流相比,东航物流增收不增利的窘境更加明显。南航财报显示,2024年南航物流营收196.53亿元,净利润却高达41.86亿元!东航物流营收虽然更高,利润却低得可怜。早在2022年,东航物流就承认,两者差异主要在于全货机数量不同。当时,东航物流全货机10架,南航物流16架。全货机产生的收入比重不同,且全货机业务毛利率相对较高。东航物流也曾计划加大货机运力投入。截至2024年末,东航物流拥有14架B777全货机,有所增长。但是,2024年还会陆续接收3到4架B77F全货机的计划,并未实现。说好的货机呢?这是否反映了公司在战略执行上的问题?
营收结构突变:跨境电商的“蜜糖”与“砒霜”
东航物流作为航空物流服务提供商,主要业务分为航空速运、地面综合服务、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三大板块。曾经,航空速运是东航物流的顶梁柱,是业绩的最重要保障。2021年,东航物流上市第一年,航空速运贡献了超过一半的营收,占比高达55.97%,同比增长超过4个百分点。2022年,航空速运营收占比再次提升,达到56.64%。
昔日支柱的陨落:航空速运的困境
然而,世事难料,曾经的辉煌已成过眼云烟。从2023年开始,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板块的营收占比开始追赶航空速运板块,二者比例分别为44.28%和44.24%。到了2024年,综合物流解决方案的营收占比直接超越航空速运,达到51.89%,贡献了公司过半的收入。航空速运的衰落,是否意味着东航物流的战略重心发生了转移?这种转移是主动拥抱变化,还是被动适应市场?
跨境电商的崛起:一把双刃剑
综合物流解决方案的崛起,背后离不开跨境电商的推波助澜。近年来,拼多多Temu、SHEIN等国内跨境电商平台异军突起,出口需求量激增,成为航空货运市场的一剂强心针。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的专家研讨会上提到,受全球制造业复苏乏力以及贸易需求疲软的影响,传统航空货运增长缓慢,而跨境电商的持续蓬勃发展,成为航空货运市场的核心驱动力。东航物流无疑是跨境电商发展的受益者。财报显示,2024年东航物流主营业务收入240.42亿元,同比增长16.65%,这主要得益于以跨境电商物流解决方案和产地直达解决方案为代表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6.72%。
细化来看,从2018年至2024年,跨境电商解决方案为东航物流贡献的营收比例,从2.74%一路攀升至24.58%。2024年,跨境电商解决方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20亿元,同比增加26.01%,跨境电商进出口单量达到7539万单,较2023年上涨40.94%。跨境电商的爆发式增长,确实为东航物流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这真的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吗?
政策迷局:关税阴影下的脆弱繁荣
跨境电商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中美“对等关税”政策的影响持续,航空物流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东航物流方面坦言,美国频繁调整关税政策,并计划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这对依赖航空货运的跨境电商直邮模式将造成冲击。预计跨境电商平台可能加速向“海运+海外仓”的半托管模式转型,这将对航空货运需求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受关税政策反制措施的影响,公司全货机维修成本将大幅增加。全球贸易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各国采取或调整进出口关税措施、进出口限制措施等贸易保护手段,会影响贸易格局、贸易方式和贸易总量,最终通过客户的运输需求传导,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跨境电商的红利,真的是可持续的吗?过度依赖跨境电商,是否会将东航物流置于更加被动的境地?
全货机之殇: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东航物流管理层似乎很清楚全货机的重要性。他们曾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将利润差距归咎于全货机数量的不足,并明确表示要加大货机运力投入。截至2024年末,东航物流拥有14架B777全货机,相比之前确实有所增长。但仔细分析,这个增长速度真的足够吗?
回想当初,2024年7月,东航物流市场营销部副总经理曾公开表示,2024年还会陆续接收3到4架B77F全货机。然而,这个计划最终落空,并未在年报数据中得到体现。承诺未能兑现,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是采购计划受阻?还是资金链出现问题?亦或是另有隐情?
全货机对于航空物流企业来说,不仅仅是运力的象征,更是盈利能力的保障。自有全货机不仅可以提供更稳定的运力,降低对外采运力的依赖,还能带来更高的利润率。东航物流未能按计划引进更多全货机,无疑错失了提升盈利能力的机会。在竞争激烈的航空物流市场,运力就是话语权。当竞争对手不断扩张机队规模,提升服务能力时,东航物流的步伐却显得有些迟缓。全货机引进计划的搁浅,或许是东航物流战略层面的一次失误,也可能预示着未来发展中的更多挑战。
深层剖析:东航物流的增长焦虑
东航物流的2024年财报,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其增长的焦虑。营收创新高,掩盖不了利润的疲态;跨境电商的崛起,潜藏着政策的风险;全货机计划的搁浅,暴露了战略的短板。这一切都指向一个问题:东航物流,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混改之后,东航物流渴望在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实现更高的增长。然而,增长并非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需要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成本控制、营收结构优化、风险应对,这些都是不可回避的挑战。如果只是追求表面的繁荣,而忽略了内在的质量,那么再高的营收也只是昙花一现。
东航物流需要一场深刻的自我反思。是继续沉迷于跨境电商的“快钱”,还是着眼于更长远的发展,构建多元化的业务结构?是满足于现有的全货机规模,还是加大投入,提升运力水平?是 passively 接受外部环境的变化,还是主动出击,寻找新的增长点?
答案,掌握在东航物流自己的手中。但无论如何,增长不应仅仅是口号,更应是行动。只有真正解决了增长的焦虑,东航物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