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财基网」财富基石

象征财富管理、资产累积的关键策略与工具。

Menu
  • 市场动态
  • 宏观经济
  • 投资策略
  • 综合金融
Menu

关税通胀幽灵逼近?4月CPI数据难掩美国经济隐忧

Posted on 2025-05-19

迟到的“关税通胀”:4月CPI数据背后的隐忧

数据迷雾:低于预期的CPI能否掩盖潜在风险?

北京时间周二晚间,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4月CPI数据,乍看之下似乎给市场带来了一丝喘息之机。2.3%的同比增幅,以及略低于预期的环比数据,都让不少人开始乐观地认为,美国的通胀压力正在逐渐缓解。然而,这份看似平静的数据背后,却隐藏着难以忽视的风险。

市场并没有因为这份低于预期的数据而欢欣鼓舞,反而显得异常平静。这本身就说明了一些问题。与其说市场对数据感到满意,不如说是在等待着另一只靴子落地——“特朗普关税”带来的通胀冲击。

“特朗普关税”的幽灵:挥之不去的通胀阴影

即便4月CPI数据表现尚可,但“特朗普关税”的影响,就像一个挥之不去的幽灵,始终笼罩在美国经济的上空。这些关税并非短期措施,而是实实在在地提高了进口商品的成本。虽然4月的数据中,关税的影响尚未完全显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会到来。更准确地说,它可能只是在潜伏,等待着合适的时机爆发。

正如市场普遍预期的那样,关税的影响迟早会体现在未来的CPI数据中。问题不是“是否会来”,而是“何时会来”,以及“会带来多大的冲击”。

鸡蛋的把戏:数据背后的真相

特朗普政府一直津津乐道于“蛋价下降”,并将其作为抗击通胀的政绩来宣传。4月的数据显示,鸡蛋价格确实出现了大幅下降,单月降幅高达12.7%,创下历史记录。然而,这真的是值得庆祝的胜利吗?

仔细分析数据就会发现,这不过是蛋价在经历了一轮猛烈飙升后的回调而已。鸡蛋价格的同比涨幅依然高达49.3%。换句话说,即使经历了大幅下降,现在的蛋价仍然远高于之前的水平。这种“先涨后跌”的把戏,并不能真正反映通胀的真实情况,反而可能掩盖了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的事实。

价格传导的延时效应:关税的影响何时爆发?

4月的通胀数据低于预期,并不代表关税的影响已经消失。相反,这可能只是价格传导存在“时滞”的体现。关税的实施,到最终反映在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期间,贸易商可能会通过消化库存、压缩利润等方式,来缓解关税带来的冲击。但这种缓冲作用终究是有限的。

一旦库存消耗殆尽,或者企业无法再承受利润的损失,它们就不得不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届时,我们可能会看到一波更猛烈的涨价潮。

多重因素交织:通胀前景的复杂性

通胀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除了关税之外,供需关系、货币政策、地缘政治等都可能对通胀产生影响。因此,在分析通胀前景时,不能仅仅关注关税这一个因素,而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例如,持续的财政刺激政策,可能会在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加剧通胀压力。此外,全球供应链的紧张,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的上升,都可能导致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这些因素与关税的影响相互叠加,使得未来的通胀前景更加复杂和难以预测。

被忽视的真相:CPI数据真的“安全”了吗?

“放水”的后遗症:历史教训的警示

将2.3%的CPI以及2.8%的核心CPI视为“安全”信号,未免有些过于乐观。我们需要警惕的是,这些数字是建立在过去几年美国政府和美联储“联合大放水”的基础之上的。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最终只会导致通胀失控。2021年初的低通胀,并没有阻止随后几年美国经历一场严重的通胀危机。我们不能重蹈覆辙,被表面的数字所迷惑。

与其庆祝CPI的回落,不如反思过去政策的失误,并采取更加谨慎的措施,防止通胀再次抬头。

贸易商的缓兵之计:清仓甩卖能撑多久?

沃尔玛等贸易商一直在清仓甩卖提前囤积的库存,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关税带来的冲击。然而,这种做法只是缓兵之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旦库存消耗殆尽,贸易商将不得不提高商品价格,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此外,清仓甩卖也可能对其他企业造成不利影响,引发价格战,甚至导致一些企业倒闭。这种短期行为,可能会对整个经济造成长期的损害。

结构性分化:商品涨价与服务业疲软

4月CPI数据显示,商品价格和服务的价格走势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新车价格未出现预期中的上涨,但家具和家电价格已经出现跳涨。与此同时,机票、酒店等可选消费项目的价格则出现下跌。这种结构性分化,体现了关税对不同行业和消费领域的影响。

关税可能会推高商品价格,从而抑制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另一方面,服务业的疲软,可能反映出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担忧,以及对高通胀的抵制。这种结构性分化,可能会对经济的均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无法忽视的成本:企业利润率还能承受多久?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经济学家Ali Jaffery认为,企业凭借健康的库存和利润率,有能力保持耐心,暂时不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然而,这种耐心是有限度的。企业的利润率不可能无限地承受关税带来的压力。一旦利润率下降到一定程度,企业就不得不提高商品价格,或者削减投资和雇佣。

这意味着,即使4月CPI数据没有完全反映关税的影响,未来几个月,我们可能会看到更明显的通胀压力。企业最终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而消费者则将面临更高的生活成本。

远未结束的战争:关税阴影下的美国经济

日内瓦会谈后的残局:高关税时代的常态

即使在日内瓦会谈后,美国目前的关税水平仍然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的最高状态。这意味着,美国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关税时代”,而这种状态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我们不能指望通过几次会谈就能彻底解决贸易争端,更不能幻想关税会迅速取消。

高关税不仅会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还会扰乱全球供应链,影响国际贸易关系。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抑制企业的投资和创新,对经济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涨价潮的逼近:企业警告背后的危机

近几周,众多汽车、日用品、食品厂家都对美国市场发出了涨价警告。这并非偶然,而是企业对关税影响的真实反应。企业已经无法再承受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不得不选择提高商品价格,将负担转嫁给消费者。

这种涨价潮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消费者可能会减少购买,企业可能会削减生产和雇佣,最终导致经济增长放缓。更糟糕的是,涨价潮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通胀预期,引发工资-价格螺旋上升,使得通胀更加难以控制。

财政刺激的副作用:饮鸩止渴的政策?

摩根大通资管的戴维·凯利指出,影响CPI走向的不只是关税,还有特朗普政府推动的财政刺激措施。他认为,关税会在短期内刺激通胀,到2026年由于新一轮刺激措施,通胀还会进一步走高。这种观点值得我们深思。

财政刺激固然可以在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过度依赖财政刺激,可能会导致政府债务增加,通胀压力上升,甚至引发资产泡沫。这种“饮鸩止渴”的政策,最终可能会对经济造成更大的损害。

收益率的迷局:十年期国债的走向

戴维·凯利预期,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将在4.5%至5%之间波动。这一预测反映了市场对未来通胀和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是衡量长期利率水平的重要指标,其波动会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以及消费者的购房和贷款意愿。

如果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上升,可能会对经济增长造成抑制作用。另一方面,如果收益率下降,则可能反映出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因此,密切关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走向,对于判断未来的经济形势至关重要。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近期文章

  • SEC監管風暴:人事地震、政策轉彎,加密貨幣的「百味人生」?
  • 穩定幣大戰:USDT與USDC的合規、生態系之爭,央行政策影響?
  • 港股「新消費」浪潮:中國品牌全球化突圍與投資機遇
  • 618落幕:三麗鷗、NBA Line與國貨崛起,窺探消費慾望與理性選擇
  • A股震盪:頁岩氣狂飆,威力彩與誰的百味人生?

近期评论

您尚未收到任何评论。

归档

  • 2025 年 6 月
  • 2025 年 5 月
  • 2025 年 4 月
  • 2025 年 3 月
  • 2025 年 2 月

分类

  • 宏观经济
  • 市场动态
  • 投资策略
  • 综合金融
©2025 「财基网」财富基石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