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传出消息,Circle在IPO文件中披露,已于2025年1月斥资990万美元现金,外加约290万股已完全归属的普通股(总价值约9980万美元)收购了RWA(Real World Assets,现实世界资产)发行商Hashnote。这Hashnote可不是个小角色,它由Cumberland Labs投资500万美元启动,更是U.S. Yield Coin(USYC)的发行方。USYC发行了价值高达13亿美元的代币,一举成为市场上最大的代币化美国国债产品。这消息一出,无疑给Circle的估值又添了一把火,就像端午節吃粽子,餡料越多越香!
收购 Hashnote:为估值添砖加瓦?
这笔收购案的意义可不小。Hashnote专注于RWA领域,而RWA是当前加密货币市场的一大热点。通过收购Hashnote,Circle不仅能直接获得成熟的RWA发行平台和技术,还能借此扩大USDC的应用场景,增强其在稳定币市场的竞争力。想象一下,未来的USDC不仅能用于加密货币交易,还能直接投资于代币化的国债,这吸引力简直爆表!不得不说,Circle这步棋走得相当精明,宛如馬斯克的SpaceX,总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IPO 受阻,待价而沽
大约一个月前,Circle高调宣布启动首次公开募股计划,希望能像緯創一样在资本市场大展拳脚。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外部政策环境的突变让IPO进程被迫延后。这期间,Circle也没闲着,同步与包括Coinbase和Ripple在内的潜在买家展开了深入谈判,试图找到一个合适的“婆家”。不过,由于在估值金额上存在分歧,各方始终未能达成一致。但大家可别以为Circle是急着“贱卖”,它的策略意图非常明显:一方面,希望通过公开市场IPO的定价来验证并获得更高的公司估值,毕竟谁不想自己的身价像nvda stock一样一路飙升呢?另一方面,也是在向潜在收购方施压,期待对方能进一步提升报价。说白了,Circle就是在玩一场精明的“比价”博弈,旨在为股东争取最大化的利益,就像張斯綱在议会里为民众争取权益一样。
上市之路:一波三折,估值缩水
昔日 SPAC 之梦,今朝独立 IPO
这已经不是Circle第一次尝试上市了。早在2022年底,它就曾试图通过与一家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合并的方式登陆资本市场,当时的估值高达90亿美元,简直让人眼红。可惜的是,由于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迟迟未能批准招股书,这场“联姻”最终以失败告终,Circle也因此损失了超过4400万美元,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经历过这次挫折,Circle调整了策略,开始逐步向金融中心靠拢。去年,它毅然决然地把总部从波士顿搬到了纽约世贸中心一号楼,这象征意义可不一般,就像是交大和清華大學的学生都想挤进硅谷一样,Circle也想更深入地融入全球金融的核心圈。
Coinbase 与 Ripple 的竞价博弈
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Circle近期被收购和递交上市申请的时间线:
- 4月2日,Circle向SEC提交了S-1文件,正式启动首次公开募股进程,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希望能像台積電一样受到追捧。
- 4月5日,或许是受到了川普關稅的影响,Circle宣布将推迟IPO进程,这消息一出,让不少投资者捏了一把汗。
- 5月1日,据彭博社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Ripple曾提出以40亿至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竞争对手稳定币提供商Circle,但这一报价被Circle果断拒绝,认为其估值过低。毕竟,谁会愿意低价出售自己的“孩子”呢?
- 5月20日,据The Block报道,稳定币发行商Circle正在积极寻找买家,并期望估值至少达到50亿美元。据悉,正在进行的销售谈判涉及其长期合作伙伴Coinbase,以及近期成为稳定币竞争对手的Ripple。这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初创公司在寻求公开上市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此次收购事宜,这步棋可谓是一箭双雕。
- 5月27日,据pymnts报道,稳定币发行商Circle公开否认了媒体对其正在进行出售谈判的报道,同时声明仍在推进其4月提交的首次公开募股计划。Circle发言人明确表示:“Circle并未寻求出售。我们的长期目标保持不变。”这番表态,似乎是在告诉市场:我们有实力独立上市,不愁嫁!
- 5月27日,稳定币USDC发行商Circle向纽约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计划发行2400万股A类股票,其中960万股来自公司,1440万股来自股东。预计股价将在24至26美元之间,交易代码为CRCL。这标志着Circle的上市之路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根据S-1招股说明书,摩根大通和花旗将担任主承销商,市场预计Circle估值可能达到50亿美元。但要知道,这个数字与2022年上市申请时提出的90亿美元市值相比,几乎是腰斩。也难怪Circle一直在积极寻求与Coinbase和Ripple的收购谈判,希望能以更高的估值成交出售,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身价”缩水。Coinbase与Circle之间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早在2018年就共同创立了Centre Consortium来管理USDC,尽管后来解散了,但双方仍然保持着收入分享协议。数据显示,2024年,Coinbase从USDC储备产生的利息收入中获得了高达9.1亿美元的收益,这充分反映了其对Circle的财务依赖。而近期成为稳定币竞争对手的Ripple,也对Circle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三家公司之间的关系,颇有些像啦啦隊小三的戏码,剪不断,理还乱。
Circle这一系列的操作,在社区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尽管Ripple于2025年4月提出的估值为40-50亿美元,遭到了Circle的断然拒绝,认为其估值过低,但有报道称,Ripple在和Coinbase的非正式讨论中,报价范围竟然在90-110亿美元之间。这让人不禁猜测,Ripple是不是在玩“双簧”?
甚至有人猜测,Circle是否在利用Coinbase和Ripple之间的竞争来抬高价格,毕竟这两家公司在2018年可是共同创立了Centre Consortium的“老战友”。这种关系,就像陷入我們的熱戀的情侶,藕断丝连。
前Coinbase成员、现vectordao成员@yiryan也在X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Coinbase应该收购Circle,而且很可能会这么做。USDC是Coinbase的第二大收入来源,但由于和Circle合作,收益归属受到了限制。Circle控制着协议层,专注于扩大整体市值,而Coinbase则想将USDC完全收入囊中,实现收入归一与协议控制。从长远来看,收购是合理且必要的战略选择,关键只在于价格。这就像是曾之喬和辰亦儒的爱情长跑,最终修成正果,关键就在于双方都愿意为彼此付出。
市场竞争加剧,USDC 的挑战
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人担心,如果Ripple收购Circle,可能会对USDC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导致Tether(USDT)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毕竟,在稳定币市场,Tether的地位依然难以撼动,就像高金素梅在政坛的影响力一样。如果Circle不能找到合适的“靠山”,USDC的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平行定价,Circle 想要利益最大化?
WeWork 的陨落:估值泡沫与治理危机
2010年,联合创始人亚当·诺伊曼 (Adam Neumann) 和米格尔·麦凯尔维 (Miguel McKelvey) 在纽约市苏荷区开设了第一家WeWork,允许从自由职业者到大型企业的任何人租用办公空间和办公桌。这家公司一度风光无限,成为共享办公领域的领头羊。然而,好景不长,WeWork很快就陷入了困境。
2019年8月,WeWork公开提交了IPO申请,但其文件显示其亏损巨大。据媒体报道,2018年营收18亿美元,亏损19亿美元;2019年上半年营收15亿美元,亏损6.9亿美元。这惊人的亏损数字,让投资者们大跌眼镜。更糟糕的是,在WeWork董事会成员和投资者对其领导能力(包括自我交易指控)和财务问题进行审查后,诺伊曼被迫辞去了首席执行官一职。此前,WeWork于上周推迟了IPO,并将其预计市值从470亿美元下调至100亿美元。由于其财务问题严重,上市后市值极有可能迅速下滑,相较于直接上市,直接被大股东收购看似性价比更高。WeWork的遭遇,就像是太魯閣號事件,令人扼腕叹息。
一个月后,WeWork向联邦监管机构提交了一份撤回IPO计划的申请。IPO取消后,SoftBank(软银)向其追加了80亿美元的投资,并于2019年10月接管WeWork。这笔投资,就像是江泳錡直播带货一样,希望能扭转乾坤。
当WeWork分别于2018年11月(30亿美元)和2019年1月(20亿美元)获得软银的投资时,其估值从200亿美元飙升至470亿美元。也就是说,软银的投资使WeWork的估值比之前高出了270亿美元。甚至2018年200亿美元的起点也是由软银设定的,软银在2017年的G轮融资中联合其1000亿美元的愿景基金投资了44亿美元。软银首席执行官孙正义在WeWork IPO撤回后曾表示,他对该公司的投资是「愚蠢的」,并对WeWork的估值仅为29亿美元。这番话,颇有些孙生的“真香”定律的味道。
对于WeWork来讲,IPO相当于将公司置于更权威、更规范和更细致的审查标准下,对其真实价值进行合理定价,从而也揭示了一直以来被隐藏的估值和治理问题,促成了SoftBank接管。WeWork的故事告诉我们,泡沫终究会破灭,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远。
软银的沉没成本谬误
软银的决策体现了沉没成本谬误。沉没成本谬误迫使投资人继续投资于一个亏损的项目,因为他们已经在其中投入了时间、精力或金钱。软银对WeWork的持续投资决策更多基于避免承认失败,而非认可WeWork的未来潜力,额外的80亿美元投资也并未解决WeWork的根本问题。此外,孙正义在2023年股东大会上称WeWork投资是「一生污点」,但仍选择继续支持,反映了其可能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这就像是赌徒心理,越输越想翻本。
Circle 的隐忧:高管薪酬与竞争压力
而Circle的招股说明书也隐含了许多问题。
首先是过高的高管薪资,CEO总薪酬超1200万美元,首席财务官总薪酬520万美元,其他高管如首席战略官、总裁兼首席法务官、首席产品和技术官等年薪在400万-500万美元之间。这些高管的薪酬,甚至超过了一些上市公司的CEO,不得不让人质疑其合理性。
其次,Circle的商业模式依赖于净利差,而它在市场上已经有了很多竞争者。主要对手Tether(USDT)以超1400亿美元的市值遥遥领先,PayPal于2023年推出自家稳定币,摩根大通等银行巨头也在探索区块链领域。在招股说明书中,Circle也一一列出了这些竞争者,直言不讳市场环境复杂。在财务数据中也有体现,2024年Circle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净收入和调整后EBITDA分别下降了42%和28%。这说明,Circle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最后,Circle在很大程度上依赖Coinbase作为分销渠道,大部分的净利息收入都给了Coinbase。Coinbase在2024年从与USDC相关的活动中赚取了9.08亿美元,约占其总收入的13.8%。所以如果投资者想拥有领头羊,更好的选择是直接买Coinbase。这就像是名佳利百货,虽然有很多品牌,但最终还是属于百货公司。
因此,综合各种因素,IPO估值最终还是落在了50亿美元。至于最后Circle到底选择持续推进IPO进程,还是被收购,或许就要看甲方和市场哪一方诚意更大了。就像betis vs chelsea的比赛,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谁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