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基金五月大翻身:科技股狂潮下的财富密码?
八成QDII基金飘红,谁是真正的赢家?
2025年五月,全球金融市场风起云涌,就连向来让人又爱又恨的QDII基金也一反常态,上演了一出“王者归来”的好戏。 中国经济网的李荣记者发来报道,市场里那670只业绩能拿出来PK一下的QDII基金(各种份额拆开算),竟然有高达八成,也就是558只,净值蹭蹭往上涨!这数字可真够惊人的,简直比台中捷運的900们还要激动。当然,几家欢乐几家愁,还是有110只基金不幸“翻车”,另外还有2只勉强打平。这不禁让人好奇,在这场QDII基金的“复兴”大潮中,究竟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又是谁成为了这场资本盛宴的真正赢家?
要知道,QDII基金向来以投资海外市场为己任,风险系数也比一般的基金要高。 像我这种只有金魚腦的投資人,前陣子才在kktix上面搶到林俊傑的演唱會門票,轉眼間就忘記自己還有買基金這回事。 要不是東森新聞跳出來提醒,我可能還傻傻地以為錢包裡的錢是天上掉下來的。不过話說回來,这次QDII基金的大面积飘红,也确实给投资者们打了一剂强心针,至少证明了在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环境下,还是有机会通过投资海外市场来获取超额收益的。但是,这背后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毕竟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
建信新兴市场:押注科技股的豪赌?
在众多“翻红”的QDII基金中,建信新兴市场混合C和A无疑是五月最耀眼的“明星”。它们分别以14.43%和14.38%的收益率领跑全场,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建信新兴市场混合A早在2011年就已成立,而C则是2023年才加入战局。 截至2025年5月30日,这两只基金今年来的收益率分别为-1.18%和-1.29%,成立以来的收益率分别为0.20%和23.41%,累计净值分别为1.0020元和0.9910元。 从数据上看,A基金的表现略显平淡,成立至今收益率几乎为零,而C基金则表现相对亮眼。这背后的原因,或许与两只基金的投资策略和市场环境有关。不过,真正让建信新兴市场系列基金“一战成名”的,还是其重仓配置科技股的策略。
根据今年一季度的持仓数据,建信新兴市场混合A和C的前十大重仓股几乎清一色都是科技巨头,包括台积电、英伟达、博通、SK hy、Monol、联发科、Arm H、Meta、Credo和鸿海精密工业。 这种“all in”科技股的策略,无疑是一场豪赌。 赌对了,就能像五月一样,享受科技股带来的超额收益; 赌错了,可能就会像某些“保時捷吐痰”事件一样,付出惨痛的代价。 但话说回来,在高风险的背后,往往也隐藏着高收益的机会。 对于那些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来说,建信新兴市场系列基金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投资前还是要做足功课,仔细研究基金的投资策略和历史业绩,千万不要盲目跟风。
ETF巨头:规模与收益的博弈
除了建信新兴市场系列基金之外,还有一些规模较大的ETF也在五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比如,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ETF和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截至一季度末的规模分别高达94.25亿元和98.55亿元。 这两只ETF在五月的涨幅分别为11.12%和10.30%,也算是给投资者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ETF成立于2023年7月19日,截至2025年5月30日,其今年来收益率为0.27%,成立来收益率为48.44%,累计净值为1.4844元。 该基金的跟踪标的为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指数。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成立于2022年7月1日,截至2025年6月3日,其今年来收益率为43.03%,成立来收益率为3.13%,累计净值为1.0314元。 该基金的跟踪标的为中证香港创新药港币指数。
这两只ETF的成功,也再次证明了科技股的魅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今年来的收益率高达43.03%,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这也反映了香港创新药行业的巨大潜力。 当然,ETF的规模越大,管理难度也就越高。 如何在保证规模的同时,又能保持较高的收益率,是摆在基金经理面前的一道难题。 这也需要基金经理具备更高的投资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沙特阿拉伯:QDII基金的滑铁卢
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在QDII基金一片飘红的大好形势下,还是有一些基金不幸“踩雷”。 其中,跟踪富时沙特阿拉伯指数的ETF就成为了五月表现最差的基金,跌幅分别高达5.91%和5.90%。 这也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即使是QDII基金,也并非稳赚不赔。 投资海外市场,同样需要密切关注当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 尤其是像沙特阿拉伯这样的国家,其经济发展受到石油价格的影响较大,一旦国际油价出现波动,相关基金的业绩也会受到牵连。 因此,在选择QDII基金时,一定要 diversified,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就像蔡燦得說的:「理財,是為了讓我們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