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财基网」财富基石

象征财富管理、资产累积的关键策略与工具。

Menu
  • 市场动态
  • 宏观经济
  • 投资策略
  • 综合金融
Menu

L2末日?以太坊“叛徒”還是新王者?

Posted on 2025-03-31

L2:擴容方案還是新L1的起點?一場關於價值認知的深度批判

L1/L2的界限模糊:一場用戶與生態系統的博弈

taetaehoho那幾條推文,簡直像是加密貨幣世界的當頭棒喝。什麼“L2會變成L1啟動器”?什麼“沒必要區分L1和L2”?乍聽之下離經叛道,細想卻是直指核心。在使用者體驗上,我還真沒覺得L1和L2有什麼天壤之別。不都是在鏈上交易,擼空投,炒Meme幣嗎?流動性方面呢?哪個新鏈不是靠橋接穩定幣啟動的?L2之所以還能被吹捧,不就是因為它背靠以太坊這棵大樹,有個信任最小化的橋接嗎?但說實話,有多少普通用戶真正在乎這些底層的信任假設?恐怕更多人只關心Gas費夠不夠低,交易速度夠不夠快吧!

流動性割裂的偽命題:跨鏈橋接的真相與悖論

那些死守中間路線的Alt-L1團隊,一天到晚嚷嚷著“L2會導致流動性割裂”。這話聽著就刺耳。L2確實只能從L1進行信任最小化的橋接,但現在哪個L2不是卯足了勁跟其他鏈搞跨鏈橋?搞得好像只有以太坊才是唯一的真神似的。


稍微有點腦子的L2,啟動的時候都會部署跨鏈消息橋。只要能連上以太坊、Solana這種基礎鏈,誰還不能在Alt-L1和L2之間轉移資產?那些沒有自己L2的Alt-L1,流動性外流確實是個問題,但它們自己也在搞跨鏈橋啊!這不是自相矛盾嗎?說白了,L2的本質根本不在於它跟L1是什麼關係,它就是個執行層,跟其他執行層沒什麼區別。

執行層的本質:L2的真正價值何在?

所以,問題來了:既然如此,為什麼L1的估值往往比L2高?這才是我們應該深思的。

L1 VS L2:估值邏輯的二元世界

二級市場:殊途同歸的估值體系?

在加密貨幣的二級市場,L1和L2的估值邏輯似乎殊途同歸?Solana、以太坊這些L1大佬,估值動輒是年化收入的幾十甚至上百倍。而Arbitrum、Optimism這些成熟的L2,估值也差不多在這個區間徘徊。


看看那些基本面估值倍數,成熟的L1和L2,交易估值倍數確實挺接近。這說明什麼?市場最終還是看鏈上的實際應用和收入。無論你是L1還是L2,只要能吸引用戶,產生實際價值,就能獲得相應的估值。

一級市場:泡沫與夢想的溫床?

但一級市場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這裡充斥著各種無法解釋的估值異常。有些鏈,鏈上連個鬼影都沒有,估值卻敢喊到幾十億美元。這種現象,在L1項目裡尤其常見,比如Sui、Mantra、Pi、ICP、IP等等,當然,還有很多早就被拍死在沙灘上的老項目。L2裡也有,比如MOVE。但總體而言,L1在一級市場更容易被吹上天。

我覺得,這其實是L2項目最初的定位問題。Arbitrum和Optimism把自己定位成以太坊的擴展網絡,幫助以太坊擴容。這個定位在冷啟動階段確實很聰明,搭上了以太坊“以Rollup為中心”的順風車。

對Arbitrum和Optimism的反思:迷失在以太坊光環下的L2?

但這種做法的弊端也很明顯:它把L2的目標市場局限在了以太坊用戶群體裡。這直接限制了Arbitrum、Optimism這些鏈的想像空間。它們本來完全可以吸引那些從未接觸過以太坊的全新DApp和用戶,但因為過於強調自己是“以太坊的擴展網絡”,市場始終把它們當成以太坊的附屬品,估值也只能是“以太坊價值的某個百分比”。平心而論,在Arbitrum和Optimism剛推出的時候,市場上確實只有以太坊這一個主流生態。但現在,L2們應該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了。

代幣模型:L1的飛輪效應與L2的先天缺陷

鏈上投機:投機者的狂歡與網絡的動力

L1代幣模型天生就帶有飛輪效應。鏈上活動越頻繁,對代幣的需求就越高,這會同時刺激鏈上投機者和質押者。鏈上活動越頻繁,投機者為了搶先交易,就願意支付更高的Gas費。多元化的活動意味著更多財富機會,引發人們的瘋狂追逐。這就是投機的魅力,也是網絡活力的源泉。

質押機制:穩定收益的基石與價值捕獲的關鍵

除了投機,質押也是L1代幣需求的重要來源。一條鏈賺的錢越多,就越多人願意質押代幣,分享收益。這形成了一個正向循環:更多的質押意味著更高的安全性,更高的安全性意味著更多的用戶,更多的用戶意味著更多的收入。

原生代幣:流動性的源泉與生態的血液

更重要的是,鏈上活動往往伴隨著新資產的發行。這些資產通常會與原生代幣配對交易,比如用ETH鑄造NFT,用SOL購買Meme幣。這就要求人們必須購買原生代幣才能參與這些活動,進一步推高了代幣的需求。


相比之下,L2的代幣模型就顯得有些先天不足。它們很難像L1那樣,通過鏈上活動直接刺激代幣的需求。這也是為什麼很多L2都在嘗試各種各樣的代幣模型,希望找到屬於自己的飛輪效應。

L2的破局之路:思維轉變與代幣經濟模型重塑

戰略抉擇:生態協同還是廣納用戶?

L2現在面臨一個關鍵的戰略抉擇:是繼續專注於與以太坊生態協同,還是轉向更開放的姿態,吸引來自任何地方的用戶?這兩種選擇沒有絕對的對錯,但決定了L2的發展方向和潛力。如果選擇前者,L2就必須在技術上與以太坊深度整合,為以太坊生態提供更好的擴容方案。如果選擇後者,L2就需要更加獨立自主,構建自己的生態系統。

技術優勢:信任、性能與利潤分配的博弈

無論選擇哪種戰略,L2都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L2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既能繼承L1的安全性,又能實現更高的性能和更靈活的定制化。可信/自定義區塊構建、性能優化、可共享利潤,這些都是L2可以發揮的空間。但同時,L2也需要在信任、性能和利潤分配之間找到平衡。過於強調性能可能會犧牲安全性,過於追求利潤可能會損害用戶利益。

代幣經濟模型的再設計:尋找L2的飛輪效應

L2必須重新設計自己的代幣經濟模型,讓網絡活動的增長能夠同時刺激代幣的需求和供給。現在有些L2嘗試使用自定義Gas代幣,雖然解決了鏈上投機的激勵問題,但卻未能讓質押者分享收益。理論上,L2的排序器收益應該歸入DAO國庫,然後由代幣持有者通過治理來分配。但要讓代幣持有者真正感受到這種收益,就必須賦予他們更完善的治理權利。這才是L2代幣經濟模型設計的關鍵。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近期文章

  • SEC監管風暴:人事地震、政策轉彎,加密貨幣的「百味人生」?
  • 穩定幣大戰:USDT與USDC的合規、生態系之爭,央行政策影響?
  • 港股「新消費」浪潮:中國品牌全球化突圍與投資機遇
  • 618落幕:三麗鷗、NBA Line與國貨崛起,窺探消費慾望與理性選擇
  • A股震盪:頁岩氣狂飆,威力彩與誰的百味人生?

近期评论

您尚未收到任何评论。

归档

  • 2025 年 6 月
  • 2025 年 5 月
  • 2025 年 4 月
  • 2025 年 3 月
  • 2025 年 2 月

分类

  • 宏观经济
  • 市场动态
  • 投资策略
  • 综合金融
©2025 「财基网」财富基石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