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财基网」财富基石

象征财富管理、资产累积的关键策略与工具。

Menu
  • 市场动态
  • 宏观经济
  • 投资策略
  • 综合金融
Menu

币圈已死?老韭菜哭诉:盛宴散场,只剩吸血鬼狂欢!

Posted on 2025-04-01

盛宴散場後的幣圈異化:一種老韭菜的恍如隔世

香港Consensus歸來:笑聲依舊,氣氛已變

從香港Consensus conference呼嘯而歸,又馬不停蹄地穿梭於國內老友局,推杯換盞間,依稀還是那熟悉的笑罵聲。KOL、Agency、做市商、操盤手… 這些幣圈的老面孔依舊活躍,仿佛末日傳說只是個笑話,幣市未崩,人也未散。然而,酒過三巡,我卻總覺得哪裡不對勁,空氣中瀰漫着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異味”。

這不是單純的牛熊交替,也不是教科書上那些貪婪與恐懼主導的市場週期。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令人不安的”異化”——一種我等老韭菜從未經歷過的、讓人恍如隔世的行業氛圍。曾經那個激情四射、夢想飛揚的加密世界,如今似乎只剩下一具空殼,徒有其表,而內裡卻已腐朽不堪。

幣圈只剩下一門生意:賣幣

如果讓我用一句話概括當下幣圈的現狀,那就是:幣圈只剩下一門生意——賣幣。沒有價值創造,沒有技術革新,沒有用戶增長,有的只是無休止的炒作、拉盤、砸盤,以及無孔不入的營銷和宣發。項目方不再埋頭苦幹,VC不再尋找下一個獨角獸,整個市場就像一台永動機,唯一的功能就是把幣賣出去,不惜一切代價。

幣圈三輪驅動模型的崩塌:當價值創造與價值發現凋敝

昔日齒輪今何在?從相輔相成到顧影自憐

回想當年,幣圈的繁榮景象宛如一輛三輪車,三個輪子緊密配合,共同驅動着行業前進:

  • 價值創造: 比特幣、以太坊、穩定幣、Layer2、DePIN、AI Agent等項目,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滿足用戶需求,創造實際的使用價值。這就好比三輪車的引擎,源源不斷地提供動力。

  • 價值發現: VC投資、交易定價,捕捉潛力資產,通過市場機制實現價格發現,將那些有價值的項目挖掘出來,推動行業發展。這就像三輪車的車燈,照亮前方的道路。

  • 價值流通: 做市商、Agency、媒體、KOL等構建幣的銷售通路,協助項目觸達散戶,完成一級到二級市場的流轉。這如同三輪車的輪胎,將動力傳遞到地面。

原本,這三者應該是齒輪咬合、相輔相成的市場生態。項目方專注於產品和用戶體驗,獲得利潤和資本市場的溢價;一級和二級機構提供資本配置,在低谷期介入,高峰期退出獲利;而流通方鋪設的賣出渠道,則為資本市場提供了更高的資本效率。然而,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引擎熄火,車燈黯淡,只有輪胎還在空轉。

創新已死?VC幣證僞與AI Agent的迴光返照

如今的幣圈,鮮有項目方和VC還在討論哪些領域有創新的機會,可以做什麼樣的產品,或者滿足什麼樣的需求。即使在VC幣普遍證僞的2024年下半年,偶爾出現AI Agent這樣的局部行業熱點,也僅僅是曇花一現,難以激發創業者的真正熱情。大家關心的只是如何快速發幣、如何炒作概念、如何吸引眼球,而不是如何解決實際問題、創造真正的價值。曾經的創新精神,似乎已經蕩然無存。

二級市場的躺平:山寨幣高開低走,Meme幣流動性枯竭

二級市場同樣一片死寂。山寨幣一上線即是頂點,隨後便一路下跌,毫無反彈之力。Meme幣的流動性幾乎枯竭,曾經的造富神話早已破滅。BSC鏈的持久度也遠未達到人們的預期,所謂的”下一個百倍幣”只是無稽之談。散戶們被割了一茬又一茬,早已失去了信心,紛紛選擇退出市場。

利益共同體的崛起:頂級資源方的饕餮盛宴

MM、Agency、居間方:榨取存量資金的同質化競爭

在這種行情下,行業內最活躍的機構只剩下第三類——MM做市商、Agency和居間方。他們每天討論的話題無外乎:如何刷出漂亮的数据、如何搞定关系上大交易所、Agency如何做宣发拉抬买盘、做市商如何与买单社区合作dump更多的交易量。整個市場的參與主體及其同質化,都在絞盡腦汁地榨取幣圈越來越稀缺的存量資金。大家不再想着如何做大蛋糕,而是想着如何從別人碗裡搶更多的食物。

資源壟斷與寄生組織:LP的血汗錢如何喂飽了癌細胞?

如此一來,頭部的資源方(頂級項目、大交易所及其上幣部門、資源強勢的MM和Agency)形成了一個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體。幣圈的血液,一頭從LP端輸入到VC,從VC輸入到頭部項目,另一頭由二級市場散戶的毛細血管滲透,最終都流入了這些利益共同體的口袋,喂飽了這些寄生組織,然後越漲越大。這些人就像寄生在健康肌體上的癌細胞,不斷吸收養分,壯大自身,最終將宿主吞噬殆盡。LP們投入的真金白銀,散戶們的血汗錢,都成了他們饕餮盛宴的燃料。

FTX崩盤與今日之異:造血與吸血的本質區別

創業者淪為中間商:從價值創造到空殼故事

2022年FTX破產之後,幣圈曾經經歷過一段至暗時刻,比特幣跌至18000美元,山寨幣萬馬齊喑。但與現在不同的是,當時幣圈的大量資金沉澱在VC和二級基金/大戶手裡,這些資金是有造血功能的。VC會投資到創業項目上,創業者能夠產生正外部性,創造價值,並且吸引新的資金入場。

而現在,大量的資金被中間環節吸血。創業者和項目方只求上交易所後賺取差價,淪為了VC和二級市場的中間商,不再追求價值創造,只會編造”空殼”故事。從傳統的商業邏輯出發,如果下游的分銷渠道要吃掉大部分的成本,那麼必然要砍掉上游的研發和運營經費。這就像一家公司,把所有的錢都花在了廣告和渠道上,而忽略了產品的研發和品質的提升,最終必然會被市場淘汰。

產品已死,上所稱王:幣圈的畸形創新路徑

索性,項目方直接放棄做產品,將所有的資金都用來打通宣發和上幣環節。反正現在沒有產品和用戶也能上交易所,而且宣發還可以包裝成”meme”驅動。在產品和技術上的投入越少,反而有更多的資金可以用來上交易所和拉抬幣價。

幣圈的創新路徑已經徹底扭曲,變成了:

“講一個好聽的故事 → 快速包裝 → 找關係上交易所 → 套現跑路。”

產品?用戶?價值?那些都只是浪漫主義者的自我感動。在這個唯利是圖的市場裡,只有快速賺錢才是王道。

短視繁榮的代價:誰在為中間商的盛宴買單?

正外部性的喪失:壟斷、退場與惡性PVP

表面上來看,項目方把錢花在上交易所和拉抬幣價上,你好我好大家好,基金得到退出,二級散戶也有了騰挪博弈的空間,中間商的抽水賺得盆滿缽滿。但長期來看,正外部性的喪失導致的結果就是,只有中間商越做越大,形成壟斷之後抽水的比例越來越高。

上游的項目方縮減產研成本,監管壓力與抽水的雙重擠壓導致風險收益比嚴重不對稱,最終無奈選擇退場。下游的散戶PVP越來越嚴重,”每次都是接盤”,賺錢效應喪失後大批退圈。整個市場就像一個惡性循環,越來越走向衰敗。

服務方淩駕於價值之上:幣圈的癌症晚期

本質上,中間商不管是交易所、MM、還是Agency、社區,都只是服務方,服務方並不直接創造價值和正外部性。而當服務方、抽水方成為市場最大的利益群體,整個市場就像長了腫瘤的癌症患者,最終的結局一定是癌細胞越養越肥,宿主養分抽乾之後凋零衰亡。一個健康的市場應該是創造價值的人獲得最大的回報,而不是那些只是倒賣和炒作的人。現在的幣圈,本末倒置,令人扼腕。

周期宿命:價值之春還是雪崩洗牌?

樂觀者的燈塔與悲觀者的重建

幣圈終究是一個周期性的市場。盛極必衰,否極泰來,這是鐵律。

樂觀者相信,在這場流動性乾涸的低谷之後,終有一天會出現真正的”價值之春”。技術的革新、新的使用場景、新的商業模式會重新激發創新熱情,創新不死,泡沫終有盡時。他們堅信,黑暗終將過去,黎明就在前方,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看到希望的曙光。若有微光,且為燈塔。

悲觀者則認為,泡沫尚未破盡,幣圈仍要經歷一次更深層次的”雪崩洗牌”。只有當抽水者無幣可抽,中間商主導的市場格局徹底崩塌,才有可能迎來真正的重建。只有經歷徹底的洗牌和重塑,才能清除市場上的毒瘤,才能讓幣圈重新煥發生機。

穿越混沌:質疑、內耗與懷疑人生

而在这两者之间,从业者要穿越一个混沌泥泞的阶段:质疑、内耗、倦怠、怀疑人生。我们会不断地问自己,这个行业还有未来吗?我们所做的一切有意义吗?我们是否应该放弃,去寻找新的方向?

但这或许就是市场的本质——周期即宿命,泡沫亦是前奏。每一次的崩盘,都是对市场的净化,每一次的低谷,都是孕育新生的机会。

未来或许是光明的,但通往光明的那条隧道,会很漫长。我们需要做好心理准备,迎接更多的挑战和考验,才能最终到达彼岸。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近期文章

  • SEC監管風暴:人事地震、政策轉彎,加密貨幣的「百味人生」?
  • 穩定幣大戰:USDT與USDC的合規、生態系之爭,央行政策影響?
  • 港股「新消費」浪潮:中國品牌全球化突圍與投資機遇
  • 618落幕:三麗鷗、NBA Line與國貨崛起,窺探消費慾望與理性選擇
  • A股震盪:頁岩氣狂飆,威力彩與誰的百味人生?

近期评论

您尚未收到任何评论。

归档

  • 2025 年 6 月
  • 2025 年 5 月
  • 2025 年 4 月
  • 2025 年 3 月
  • 2025 年 2 月

分类

  • 宏观经济
  • 市场动态
  • 投资策略
  • 综合金融
©2025 「财基网」财富基石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