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弹性:一把双刃剑,照出市场的真实面孔
价格弹性,这词儿听着学术,其实就跟咱们老百姓过日子一样,精打细算,哪儿便宜往哪儿跑。弹性大,说明这东西价格一变,买的人立马跟着变,背后的水可深着呢!
替代品:墙头草,风往哪边倒
说白了,替代品多不多,直接决定了你对涨价的容忍度。现在谁家冰箱里不是塞满了各种饮料?可乐涨价了,我换雪碧,雪碧也涨?没事,还有果汁、茶、矿泉水。选择多了,商家想任性涨价?门儿都没有!这种情况下,可乐的需求价格弹性自然就大了。但你要是卖救命药,那价格再高,也得捏着鼻子买,这时候弹性就小多了。
支出占比:动你钱包,没门!
这跟房贷一个道理。房价稍微降一点,大家都盯着,恨不得立刻上车;但你要是买包盐,就算涨个几毛钱,谁会在乎?因为住房在家庭支出里占了大头,盐巴呢?九牛一毛!所以,房子这种大件商品,价格弹性肯定比盐巴大得多。那些动不动就说“消费升级”的专家,我看他们压根没算过老百姓的账,真是不食人间烟火!
需求紧迫性:今朝有酒今朝醉?
急着要的东西,再贵也得买。比如生病了要吃的药,或者大热天要喝的冰水。但如果只是想买个新款手机,涨价了?等等再说呗,说不定过两个月就降价了。这就是需求紧迫性的力量。商家也精着呢,知道啥时候该提价,啥时候该促销,就看谁更了解消费者的心理。
市场竞争:神仙打架,凡人遭殃?错!
竞争激烈的市场,消费者就是上帝。商家为了抢生意,恨不得把价格压到地板价。就拿现在的电商平台来说,动不动就搞“618”、“双11”,价格战打得昏天黑地,消费者乐得捡便宜。但反过来,要是搞垄断,一家独大,那价格还不是商家说了算?消费者只能默默承受,想想都憋屈!
生产调整:船小好调头
供给弹性大,说明生产厂家能灵活应对价格变化。比如农民种菜,今天白菜涨价了,明天就多播几亩地;要是猪肉涨价了,一时半会儿可没法变出那么多猪来。所以,农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通常比畜牧业大。当然,现在科技进步了,农业生产也越来越精细化,但这背后的基本逻辑还是没变。
价格弹性大小对比:
价格弹性大 | 价格弹性小 | |
---|---|---|
替代品 | 琳琅满目,随便挑 | 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
支出占比 | 抠抠搜搜,算着花 | 毛毛雨啦,不在乎 |
需求 | 可有可无,等等再说 | 火烧眉毛,必须立刻 |
市场 | 刺刀见红,杀成一片 | 风平浪静,稳赚不赔 |
生产 | 灵活调整,说变就变 | 成本高昂,有心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