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砻江“水风光”神话:真能点石成金?
天风证券的乐观预言:空中楼阁还是价值洼地?
天风证券那份研报,通篇洋溢着对雅砻江水电公司“水风光一体化”项目的美好憧憬,简直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收了多少好处费。说什么“水风光互补的商业模式带来竞争优势”、“盈利空间具备较大成长性”,听起来像是发现了新能源领域的金矿,恨不得立马 ऑल इन。
报告里点名的川投能源、国投电力、长江电力,更是被描绘成了即将腾飞的金凤凰。但仔细想想,这“水风光一体化”真的有那么神吗?还是说,这只是资本市场又一次精心包装的“概念炒作”,准备收割一波韭菜?
在我看来,这份研报与其说是严谨的行业分析,不如说是一篇精心撰写的“软文”,目的就是为了给相关股票造势,吸引散户入场。毕竟,股市里最不缺的就是梦想,而最容易被收割的,也正是那些怀揣梦想的韭菜们。 天风证券的分析师们,到底是真看好,还是装糊涂?这背后,恐怕没那么简单。
“水风光互补”:看似很美,实则暗藏玄机?
理想很丰满:水电调峰,风光补量?
“水风光互补”的概念,乍一听确实挺诱人。水电站不是有水库吗?利用水库的调节能力,就能平抑光伏发电不稳定的波动,让风电、光伏这些“靠天吃饭”的玩意儿,也能像水电一样,乖乖地向电网输出稳定电力。再加上水电在年内不同时段的出力特性,跟风电、光伏又能形成互补,简直完美!理论上,这玩意儿还能提高电网对大规模新能源的接纳能力,听起来是不是像解决了能源转型的一大难题?
现实很骨感:选址苛刻,成本高企?
别光顾着在PPT上画饼。真要搞“水风光互补”,门槛可高着呢!首先,你得找到一个风光资源丰富、地形条件又好的地方。这种地方本来就不好找,找到了,还得考虑场址分布是不是集中,否则光是输电线路的投资,就能让你哭出来。其次,水电站得离光伏电站足够近,还得具备光伏电站接入的电气条件。最关键的是,水电机组得有足够的水库调节能力,能灵活地调节光伏电站的出力。这些条件加起来,直接就把一大批项目pass掉了。更别提为了实现这些“互补”,背后需要投入多少资金、人力和技术。而这些成本,最终还不是要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全国一盘棋?别闹了,地方保护主义了解一下
天风证券还提到了什么雅砻江流域、金沙江流域、黄河上游、澜沧江流域的“水风光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呵呵,说得好像全国人民都能享受到这些清洁能源似的。实际上呢?这些项目往往被地方政府牢牢掌控,电力外送受到各种限制。你想想,哪个地方政府会愿意把辛辛苦苦建起来的电站,白白地把电送给别人?还不都是优先满足本地的用电需求,甚至以此为筹码,跟其他地方政府谈判?所谓的“全国一盘棋”,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雅砻江样本:一个被过度美化的“优等生”?
数据注水?柯拉一期光伏电站回本周期2.6年?谁信啊!
研报里最让人无法直视的,就是那个柯拉一期光伏电站的财务数据。总投资53.4亿,资本金10.7亿,年现金流4.1亿,然后得出资本金回本周期2.6年?这数据是怎么算出来的?稍微有点财务常识的人都知道,光伏电站的收益受光照强度、设备维护、电价波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哪能这么简单粗暴地计算?更何况,这还是“暂不考虑利润波动”的理想状态。拜托,现实世界里哪有这么完美的事情?我严重怀疑这些数据经过了“美化”,目的就是为了给投资者营造一种“躺着赚钱”的幻觉。
现金流的迷雾: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
报告还说,雅砻江水电公司未来几年的资本开支需求巨大,但是“自有现金流基本能够覆盖”。Excuse me?雅砻江水电公司每年要分红50亿给股东,国投电力和川投能源还要每年追加投资20亿,剩下的钱真的够用吗?就算够用,这所谓的“自有现金流”,有多少是靠借新债还旧债、拆东墙补西墙得来的?这种高负债扩张的模式,风险有多大,难道天风证券的分析师们不知道吗?
再造一个雅砻江?先解决好地方债务问题吧!
“再造一条雅砻江”?口气真不小!先不说技术上的挑战,光是资金问题就够让人头疼的了。现在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都这么大了,哪还有余力去支持这种大规模的投资项目?就算勉强上马,也很有可能变成半拉子工程,最终烂尾。到时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还会加剧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这种为了追求政绩,不顾实际情况的盲目扩张,最终只会害了老百姓。
风险提示?不如说是心虚预警!
来水不及预期?气候变化面前,水电就是个笑话!
研报最后那几条“风险提示”,简直就是欲盖弥彰。什么“来水不及预期”,这都2024年了,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极端天气频发,水电的发电量本来就越来越不稳定。指望老天爷赏饭吃,靠谱吗?把水电和光伏、风电捆绑在一起,就能解决这个问题?简直是掩耳盗铃!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呵呵,地方政府的算盘精着呢!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这更像是一句官话。新能源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博弈,地方政府、电网公司、发电企业,谁也不是省油的灯。想要协调各方利益,推动政策顺利落地,谈何容易?更何况,现在经济下行压力这么大,地方政府更关注的是如何稳增长、保就业,新能源项目能不能带来实际的收益,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水电投资、电价变动风险?说白了,就是割韭菜!
“水电投资、电价变动风险”?说白了,就是告诉投资者,这玩意儿风险很高,你们要小心。但是,他们真的会告诉你风险有多高吗?当然不会!他们只会用各种华丽的辞藻,掩盖背后的风险,诱导你入场。一旦市场行情不好,电价下跌,或者投资成本超支,倒霉的还是那些不明真相的散户。这所谓的“风险提示”,不过是机构给自己留的后路罢了。
川投能源、国投电力、长江电力:谁在裸泳?
散户的狂欢?机构的盛宴?
天风证券的研报,最终落脚点还是推荐股票:川投能源、国投电力、长江电力。这些公司确实在水电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水风光一体化”的概念,真的能给它们带来实质性的增长吗?还是说,这只是机构们为了抬高股价,方便出货的伎俩?散户们看到研报,一窝蜂地涌入,以为抓住了财富密码,殊不知自己可能只是成了别人眼中的韭菜。
与其追捧概念,不如回归常识
在股市里,最危险的就是盲目追捧概念。与其听信分析师的花言巧语,不如回归常识,认真研究公司的基本面。看看这些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它们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效率。了解行业的政策走向,关注市场的风险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避免被割韭菜的命运。毕竟,在资本市场里,永远不变的真理是:风险与收益并存,天上不会掉馅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