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迷雾下的喘息:别高兴太早
短期波动与长期趋势:一场高风险游戏
关税摩擦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一场突发性心脏病。市场刚经历了一周的提心吊胆,周末得了点喘息的机会,就跟病人抢救过来似的,但你真觉得这就安全了?Too naive!关税问题它不是慢刀子割肉,是动不动就给你来一下狠的,资金避险那是本能反应,情绪崩盘也是分分钟的事儿。所以说,波动性大得能把你裤衩都给颠掉。
但话说回来,金融市场这东西,抗击打能力超乎你想象。一旦确认了关税这玩意儿确实改变了基本面,避险情绪也释放得差不多了,它自己就能找到新的平衡点。这也就是为什么上周五全球股市,尤其是美股,居然还能收涨。不信?看看标普500的波动率指数(VIX)就知道了。VIX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市场恐慌程度的指标。
VIX指数飙升背后的恐慌:历史会重演吗?
波动率指数的警示:风险资产的晴雨表
上周VIX指数那叫一个窜天猴,直接创了近期新高。要说过去几年能跟这“媲美”的,也就只有去年日本央行抽风似的加息,以及2020年那场疫情引发的金融海啸。我说句不好听的,市场过去一周波动这么大,说白了就是因为这玩意儿太罕见了,十年难得一遇!你以为那些机构大佬都是吃素的?恐慌情绪一来,先跑为敬!
但问题是,这种突发性恐慌总有消停的时候。当大波动告一段落,影响加密市场走势的,最终还是要回到“通胀”和“降息”这两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上。说白了,只有降息,才能迎来“水漫金山”,才能给BTC为首的风险资产续命。不然你指望韭菜们自觉送钱?别做梦了!
降息的迷思:别只盯着美联储
流动性才是王道:广义货币供应量与BTC的隐秘联系
咱们对比过去十年全球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BTC的走势,就能看出一些门道。BTC过去十年的暴涨,说白了就是建立在全球M2暴增的基础上的。这种相关性,比你研究什么基本面、技术面靠谱多了。不信?自己去查数据,用脚投票!
所以,每当老美要公布跟通胀、降息相关的数据时,BTC总是跟着屁颠屁颠地波动。因为这最终影响的是有没有新的热钱流入加密领域。没钱,玩个屁!但现在加密市场的人,好像都只盯着美联储的降息路径,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因素。
被忽视的东方力量:PBOC资产规模与加密市场的命脉
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影响BTC走势的关键变量
当大家都在关注西海岸的金融市场时,恰恰忽略了我们自己的金融流动性——也就是PBOC(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规模。这玩意儿反映的是当前咱们国家货币的流动性情况,跟BTC的涨跌幅同样息息相关。毕竟,我们可是泱泱大国,数一数二的经济体,别老觉得只有美国爸爸才能决定你的命运。
过去三个周期,BTC的涨幅与PBOC资产规模的增长几乎同步。这种相关性波动,几乎贯穿了每一次BTC的大涨,也刚好和每四年一次的周期相对应。
PBOC的流动性,在2020-2021年的加密牛市、2022年的熊市、2022年底-2023年初的复苏、2023年四季度(BTC ETF获批前)的飙升,以及2024年二三季度的回调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同样,在2024年美国大选前几个月,PBOC的流动性再次转为正值,这不就带来了一波“选举牛”行情?
2017年的“例外”:美联储紧缩,为何BTC依然狂飙?
PBOC才是真推手?打破美联储中心论
有趣的是,在2017年的BTC牛市中,美联储可不是“放水”的那一方,反而全年加息了三次,还在搞量化紧缩。但BTC为首的风险资产,在2017年的表现依然非常乐观。为什么?因为那一年PBOC的资产规模创下了新高。
甚至从标普500的涨幅来说,也与PBOC的流动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历史数据显示,PBOC总资产规模与标普500的年度相关系数约为0.32(基于2015-2024年数据)。虽然这相关性不算特别强,但也不能完全忽视。
当然,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PBOC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与美联储议息会议的时间窗口有重叠期,所以相关性会在短期被放大。所以说,别死抱着美联储不放,也要留意咱们自己的金融数据变化。
中国金融的潜力:沉睡的巨龙?
42.3万亿美元的存款:流动性释放的想象空间
截止2025年1月,我国的存款总额高达42.3万亿美元,而老美的存款总额只有约17.93万亿美元。不得不说,从存款规模上看,我们存在更多的金融可能性。如果流动性改善,或许真的会迎来某种变化。当然,这里的重点在于 “如果”。
香港的启示:政策松动与资金流入的可能
另一个需要探讨的点在于,即使流动性有了,是否真的能流入加密市场?毕竟还存在一些限制。但香港已经给出了答案。从政策松紧情况和便捷性来看,现在的香港已经和几年前完全不同。这就像在原本封闭的水库上凿开了一个小口子,虽然现在还不大,但谁知道未来会不会变成泄洪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