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仁药业:上市光环下的隐忧
青岛起家的医药企业:股权分散的华仁药业
华仁药业,这名字听着挺正气,扎根青岛,也算是在医药健康产业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想当年,2010年顶着深交所上市的光环,也算是风光一时。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制剂、原料药、包材、器械啥都做,看着摊子铺得挺大。但是,真要细究起来,这股权结构,说好听点叫“多元化”,说白了就是“分散”。这种股权结构,在决策上很容易出现问题,谁都能插一脚,谁都说了不算,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效率低下,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
西安曲江新区的入主:能带来转机吗?
2019年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成了实际控制人,持股20%。这曲江新区,背靠西安市政府,资源和背景自然不用多说。按理说,有了国资背景的加持,华仁药业应该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问题是,仅仅20%的股份,真的能让曲江新区对华仁药业进行有效的掌控吗?会不会出现“管得了人,管不了事”的尴尬局面?或者说,这种“半推半就”的控股,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利益博弈?这些问题,恐怕不是一句简单的“股权变更”就能解释清楚的。华仁药业的未来,依然充满着不确定性,令人担忧。
14亿巨额欠款:吞噬上市以来的全部利润
一场豪赌:华仁药业与国药药材的“合作”
从2010年上市到2023年,华仁药业辛辛苦苦攒了11.99亿的净利润。说实话,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这个业绩只能算中规中矩,勉强维持。然而,一场与国药药材(前身华禾药业)的“合作”,却让华仁药业这十几年的努力,几乎化为乌有。14亿多的欠款,硬生生把华仁药业的利润给吞噬了。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也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投资损失,而是真金白银的垫付款!我呸!这根本就是一场豪赌,一场拿全体股东的利益当赌注的豪赌!
14年利润归零:谁来为华仁药业的损失负责?
14亿啊!如果这笔钱能及时回款,华仁药业完全可以创造更多的利润,扩大生产,甚至进行产业升级。但是现在,一切都成了泡影。上市14年的净利润,一朝归零。这不仅是对华仁药业股东的沉重打击,更是对整个医药行业的一次警醒。谁该为这14亿的损失负责?是当初拍板决策的高管?是风控意识薄弱的董事会?还是那个名为“合作”,实为“吸血”的国药药材?这些问题,必须彻查清楚,给所有投资者一个交代!不能让这种“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事情再次发生!
疑点重重:国药药材的“失信”之路
国药集团的切割:撇清关系为哪般?
从2020年7月开始,国药集团和国药中药就急吼吼地在官网上发声明,撇清与国药药材的关系,说没授权它以“国药”的名义搞宣传、投资、合作。这声明发得,简直就像是生怕别人不知道国药药材是个烫手山芋。正常企业谁会这么急着撇清关系?除非是早就预料到对方要出事,想赶紧把自己摘干净。这背后,恐怕不仅仅是简单的“未授权”那么简单,更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利益纠葛和风险预判。
深陷泥潭:华仁药业高管的“风控盲区”?
再看看国药药材,天眼查上那一个个刺眼的标签:11次失信被执行人,15次被执行人,40次限高!这简直就是信用破产的典型!华仁药业那些拿着高薪的高管,尤其是那位年薪305万的博士后董事长杨效东,难道都是瞎子吗?看不到这里面的风险吗?还是说,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些风险,或者说,他们明知道有风险,却依然选择一条路走到黑?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不仅仅是风控意识薄弱的问题,更可能是道德风险和利益输送的问题!这需要更深入的调查,才能揭开背后的真相。
财务魔术?“净额法”背后的猫腻
深交所的问询:纸包不住火
华仁药业2021年搞了个“创新”,把收入确认方式从“总额法”换成了“净额法”。这种会计上的小动作,表面上是为了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实际上呢?说白了,就是为了掩盖那笔见不得光的应收款!把应收账款藏到其他应收款里,企图瞒天过海。但是,这种障眼法,终究是瞒不过监管机构的眼睛。深交所一纸问询函,直接把华仁药业的遮羞布给扯了下来,逼得它不得不承认,这笔钱,就是给国药药材垫的!
越陷越深:无底洞般的垫资行为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国药药材已经深陷债务危机的情况下,华仁药业竟然还越垫越多!2021年,其他应收款一下子飙升到14.2亿,而且之后一直维持在这个高位。这简直就是个无底洞!正常的商业逻辑是,一旦发现对方还款困难,就应该立即止损,采取法律手段追回欠款。但是华仁药业呢?非但没有及时止损,反而继续往里砸钱。这已经完全超出了正常的商业范畴,用“利益输送”来形容,恐怕都显得太轻描淡写了!
沉默的代价:谁在为风险买单?
一年以上的欠款高达7.2亿,却还敢继续垫资6.8亿!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决策失误,而是对风险的漠视,是对股东利益的践踏!如果证监会不介入调查,听之任之,那么谁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谁来维护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这种行为,必须受到严惩,才能起到震慑作用,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华仁药业的沉默,换来的只能是更大的损失,最终为风险买单的,还是那些无辜的投资者!
谁是幕后推手?国有资产岂容如此流失
天价年薪与巨额亏损:管理层的责任在哪里?
拿着天价年薪的高管团队,让公司亏损了14个亿!这简直就是个天大的笑话!华仁药业的管理层,拿着比同行高出几倍的薪水,却干着把公司往火坑里推的勾当。他们真的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吗?还是说,他们只是在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私利?这14个亿的亏损,绝对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市场风险或者经营不善。这背后,必然存在着管理层的失职渎职,甚至是腐败行为!必须追究他们的责任,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曲江天授:大股东的失职?
作为第一大股东,西安曲江天授大健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对华仁药业的巨额亏损,难道就没有责任吗?你们控股的华仁药业,高管团队拿着天价年薪,却让14个亿的资产打了水漂,这不是国有资产流失,是什么?作为国有控股企业,你们的职责不仅仅是追求利润,更重要的是要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现在,资产流失了,你们在哪里?纪委应该介入调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不能让国有资产就这样白白流失!
监管何在?“隐藏”的应收款与风险
青岛证监局的警示:为何视而不见?
华仁药业采用“净额法”替代“总额法”进行业务收入确认,早就受到了青岛证监局的警示。明知这种做法存在风险,可能会掩盖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华仁药业为何还要一意孤行?难道是为了隐藏那笔已经预料到无法收回的应收款?这种为了粉饰报表,不惜铤而走险的行为,简直是对监管机构的公然挑衅!
利益输送还是决策失误:真相亟待调查
华仁药业与国药药材之间的这笔交易,到底是利益输送,还是单纯的决策失误?这需要证监会进行深入的调查,才能还原真相。如果调查结果显示,华仁药业的高管存在利用职务之便,向国药药材输送利益的行为,那么必须依法严惩,绝不姑息!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