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迷局:A股的“虚火”与“真金”
A股市场最近的表现,像极了一个精心化了妆的病人:表面上红光满面,指数坚挺,热点板块也热闹非凡,但稍微把把脉,就能发现成交量这个老毛病依旧没好转。这就像一个人的底子虚弱,再多的营养品也只能是短期刺激,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体质。
成交量背后的多空博弈:谁在诱多?
成交量不足,就像战场上的粮草不足,无法支持大规模的进攻。目前A股的日均成交金额在10800亿元左右徘徊,这个量能勉强够一两条主线折腾,再分一点给辅线,就捉襟见肘了。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虚火”很可能隐藏着空头的阴谋。一旦指数放量拉升,很可能就是空头诱多的陷阱,吸引散户入场,然后一网打尽。所以,现在对指数的趋势判断,得多一份逆向思维,少一份盲目乐观。我始终认为,短中期的向上空间远小于向下跌幅,性价比极低。
消费股的“明牌”与“暗雷”:商贸股的衰退信号
消费板块,从4月初就开始一路高歌猛进,是当前市场最硬的主线。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内部已经出现了分化。尤其是商贸类,已经出现了筹码松动的现象,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趋势性的衰退。那些商贸股的龙头,即便盘中被砸到跌停,也能再次拉起来给解套的机会,这看似仁慈,实则是最后的疯狂。当然,消费板块的其他细分领域还在苦苦支撑,所以整个消费板块还没有彻底崩盘。但警钟已经敲响,盲目追高消费股,很可能成为最后的接盘侠。
周期股的“老调重弹”与“新瓶旧酒”:化工股的续命与转身
周期股,特别是化工类,是另一条相对强势的主线。这条线从3月份的涨价逻辑延续至今,虽然强度不如消费股,但持续性还算可以,赚钱效应也还不错。但现在,化工板块的高标也出现了转折,后排虽然暂时稳定,但也难保不会受到波及。至于电力、外贸、基建地产等辅线,虽然也能贡献一些赚钱效应,但都缺乏持续性,只能当做短线博弈的机会。总而言之,现在的A股短线操作并不难,难的是指数没有波动率,这让人感觉像温水煮青蛙,随时可能被烫伤。
补缺口的“执念”与市场的“真相”:海市蜃楼还是价值洼地?
市场对于补缺口的呼声,就像是对一个完美结局的执念。但股市从来都不是童话故事,非要追求形态上的完美,往往会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市场的内在力量。春季行情已经证明,A股自身的力量只够在3300点左右震荡,现在想更上一层楼,难度只会增加。所以,对于补缺口这种事,不必太过执着,否则只会陷入“刻舟求剑”的困境。
长下影线的“魔咒”:历史会重演吗?
我倒是更想提醒各位,要警惕长下影线的“魔咒”。回顾历史,像4月这种长下影的月阴线组合,往往预示着市场会回踩确认底部。2022年的3月-4月,2019年的8月,以及最近的2025年1月,都出现了类似的走势。历史虽然不会简单重复,但总会押韵。所以,下个月要特别小心,很可能会出现一波回调,到时候别被吓破了胆。
风偏下滑的四月:科技股的“寒冬”与防御股的“春天”
现在能打的板块真的不多了。除了之前说过的消费板块,也就剩下防御属性的银行、电力板块了。而且,这些板块的炒作,主要还是围绕小市值品类上演“捉妖记”,和2024年二季度市场抱团红利板块以大为美完全不同。机器人、AI算力等科技股,最多就是轮动两三天的行情,和2-3月份的盛况不可同日而语。这说明,4月份市场的风险偏好明显下滑,对科技成长属性的板块非常不利。加上每到月末,必定会出现大的震荡,下周又是4月末,又有长假因素,难免又要“颠簸”一下。所以,科技股的寒冬可能要来了,而防御股的春天也可能近了。
五月行情的“两面性”:红五月还是五穷六绝?
说起五月行情,历史上可是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是“红五月”,一种是“五穷六绝七翻身”。要搞清楚哪种说法更靠谱,就得分析当时的背景。牛市里多见“红五月”,比如2015年、2022年和2020年。这种时候,政策力度决定了行情空间。而“五穷六绝七翻身”,则多出现在内外因素共振,政策面主导行情变化的时候,比如2018年、2016年和2010年。所以,五月行情到底会怎么走,关键还是看4月末的重要会议定调。如果政策给力,肉包子管够,那么“红五月”可期。反之,就要小心“五穷六绝七翻身”了。别忘了,2024年9月他们降息,我们货币扩张政策神同步,市场惊现“闪电牛”,这种情况下,2025年出现“五穷六绝七翻身”的概率就更大了。
全球股市的“同频共振”与A股的“独立行情”:谁在跟随谁?
最近全球主要股市都在震荡上行,但A股的表现嘛,只能说是差强人意。虽然也在涨,但强度和其他市场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在全球股市一片高歌猛进的时候,A股总感觉慢半拍,就像一个跟不上节奏的舞者,显得格格不入。
美股的“健康调整”与全球经济的“乐观预期”
美股现在是全球的焦点,但我个人觉得没什么大问题。从图形上看,这就是正常的上涨趋势中的调整,甚至不排除现在这个底部会成为未来几年的大底。如果美股继续保持强势,那么全球经济的乐观预期就能得到支撑,A股也能从中受益。但如果美股出现回调,那么A股恐怕也难以独善其身。
游资炒作的“昙花一现”与业绩支撑的“细水长流”
四月份资金一定注重业绩,但近期炒作起来的品种大多都是没啥太大成长性,资金更多是跟着情绪走,所以别去格局。在没有确立下一个主线之前,就是游资抱团行情,大家都懂的。现在市场涨跌幅榜简直是冰火两重天,一边是业绩优良的股票稳扎稳打,另一边是游资炒作的概念股鸡犬升天。但这种游资炒作就像昙花一现,来得快去得也快,没有业绩支撑,最终只会一地鸡毛。
消费股的“深度挖掘”:从卫龙到泡泡玛特,下一个爆点在哪里?
上周我们分析了卫龙的逻辑,其实本周有友食品就走出来了,这难道不是泡椒卤味的龙头吗?这个细分后面还会继续跑出来类似标的,还会继续被挖掘。延伸一下,其实泡泡玛特也值得思考,消费端不能只看食品、餐饮、旅游,还要多重视潮玩。消费股的潜力远不止于此,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挖掘,去发现。但要记住,炒消费股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了解公司的基本面,才能抓住真正的机会。